代谢组学云APP标准分析、结题报告及个性化分析:
1、任务投递:选项参数
3步(选择输入文件、综合选项、设置差异分组)
2、结题报告:各个分析内容
(1)非靶向代谢组主要分析内容:A数据评估,主成分分析、所有样本聚类分析、重复相关性评估;B样本分组数据分析,差异分组的主成分分析、差异分组的差异倍数分析、差异分组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-DA、个分组的差异代谢物筛选及绘图、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注释及富集分析。
3、云平台个性化:基于结题报告结果可进行的个性化内容
代谢组学云APP标准分析、结题报告及个性化分析:
1、任务投递:选项参数
3步(选择输入文件、综合选项、设置差异分组)
2、结题报告:各个分析内容
(1)非靶向代谢组主要分析内容:A数据评估,主成分分析、所有样本聚类分析、重复相关性评估;B样本分组数据分析,差异分组的主成分分析、差异分组的差异倍数分析、差异分组的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-DA、个分组的差异代谢物筛选及绘图、差异代谢物KEGG通路注释及富集分析。
3、云平台个性化:基于结题报告结果可进行的个性化内容
代谢组学案例及联合分析:
1、代谢组(大鼠)
IF=4分多。代谢组和处理组,分别10和20个生物学重复,检测平台UHPLC-Q-TOF/MS
关键代谢物筛选(表型数据分析、代谢组稳定性评估PCA、代谢差异物PLS-DA、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KEGG)
2、代谢组+转录组+qRTPCR验证(白葡萄)
代谢组检测结果可以作为转录组取样的参照。
3、代谢组+非编码RNA+转录组(鞭毛藻)
IF=9分多。转录组、小RNA测序、LC-MS分析。
4、代谢组+蛋白组+转录组(斑马鱼)
IF=9分多。
5、代谢组+微生物多样性(小鼠)
IF=8分多。非靶向代谢组学,LC-QTOF。
代谢组学技术原理和方案设计:
代谢物的结构种类繁多、理化性质差异巨大、含量极微且动态范围极宽(7~9数量级)、时空分布的差异明显、相互作用方式复杂。
色谱技术-物质分离:GC(流动相为惰性气体,主要是利用物质的沸点、极性及吸附性质的差异来实现混合物的分离);LC(流动相为液体,利用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,类似于萃取过程)。
质谱技术-物质鉴定:测量例子质鹤比(质量-电荷比),原理是样品在资源中发生电离,参茶不同荷质比的带电离子,经加速电场的作用,形成离子束,进入质量分析器。
样品引入(气体扩散、气相色谱、液相色谱)→离子源(电子轰击EI、激光MALDI、电喷雾EDI)→质量分析器(飞行时间TOF、四级杆滤质分析器QMF、离子阱、离子迥旋共振分析器ICR)→检测器(电子倍增管及其阵列、离子计数器、感应电荷检测器、法拉第收集器)→图谱。
色质联用:包括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,互为补充,分析不同性质的化合物,混合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。
平台比较:(1)核磁共振NMR:无创检测,样本需求量小,但动态范围有限,灵敏度较低;(2)液质联用LC-MS:灵敏度、分标率高,检测动态范围较宽;(3)气质联用GC-MS:数据库较全,但检测物质范围有限。
研究技术:(1)非靶向代谢组学(简单):同时检测数百乃至数千种代谢物,包括已知和未知代谢物,但敏敏度较之八项代谢组减低1-2个数量级,定性定量准确性也相对较差;优点,通量高、检测信号多、操作简单。(2)靶向代谢组学(复杂,需预实验):只能对少数一直代谢物进行定性和定量检测,但其具有灵敏度高、定量准确的特点;优点,定性准、绝对定量。
高通量靶标:多个标准品的预实验已有成熟体系,一次性检测样品中多个代谢物的靶点代谢组。
技术特点(相当于):非靶向代谢组——高通量测序;靶向代谢组——RT-PCR;高通量靶标代谢组——基因芯片。
方案设计:设置出对照组、实验组即可。(1)简单方案:对照组和处理组整体变化,大项目往往采用,每组可设几百个重复,数据更有说服力,能发更高分文章。(2)经典方案:可设置对照组,两个不同处理组,可以差异比较三次。(3)高阶方案:设置三组,每组设置不同程度处理,对比次数多,土豪方案。
生物学重复,不建议混样:(1)植物和微生物:6~8个;(2)模式动物:8~12个;(3)临床标本:30~100个。越多越好。
多组学联合分析:(1)基因组+转录组:静态,相对稳定;(2)蛋白质组+代谢组:动态,实时变化。蛋白代谢是生物体表型的基础和直接体现者,是基因组与表型组的桥梁;(3)代谢组+转录组;(4)代谢组+重测序(GWAS);(5)代谢组+微生物多样性。
代谢组流程:样本收集(微生物、细胞体液、植物,淬灭、液氮,生物学重复),代谢物提取(溶剂提取法、固相萃取),代谢物检测(LC-MS、GC-MS、毛细管电泳质谱CE-MS、电感耦合离子体质谱ICP-MS、超临界流体质谱SFC-MS、核磁共振、液相色谱串联核磁共振),数据分析(主成分分析、偏最小二乘法、正交信号过滤法、神经网络法、支持向量机,代谢物鉴定)
代谢物相对定量:积分校正图。
数据分析流程:质控结果数据→数据评估(PCA、样品聚类、相关性分析,对象为所有样品)→数据分组→差异分析(差异倍数、OPLSDA模型计算,若无生物学重复,则无法进行OPLSDA计算)→差异代谢物→功能分析(功能注释、富集分析)。QC样本:监控整个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。
代谢组概述:
1、代谢组学
系统生物学:在于研究细胞信号传导和基因调控网络、生物系统组成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和系统功能的涌现。
四类:A,小样本转录组数据分析+伸入基因功能研究(分子实验);B,转录组数据分析+其他组学数据(蛋白组或代谢组);C,大样本转录组数据伸入分析+基础功能验证;D,大样本转录组+非编码RNA数据深入挖掘+基础功能验证。
代谢组是生物体表型的基础和直接体现者,是基因组和表型组的桥梁。
代谢物:分子量小于1000的小分子物质。
代谢组学:是系统生物学组成的一部分。其对生物体内所以小分子代谢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,并寻找代谢物与生理病理变化的相对关系的研究方式,其研究对象大都是分子量1000以内的小分子物质。
2、发展历程
小分子代谢物质的整体变化规律:表征生物过程。
检测方式:气质联用(GC-MS)、液质联用(LC-MS)、测序仪。
检测平台:液质联用仪、气质联用仪、核磁共振仪。分辨率、灵敏度、动态范围有区别。
3、研究现状
2018年,4000多篇。IF约4分。
期刊:Cell Metabolism,Nature communications,Scientific Reports,PLOS ONE,FOOD CHEM,Frontiers in Science.5分左右。
多组学联用:高分文章
4、应用方向
数据处理法法,临床上的应用,中药药理。
医学(临床标志物发掘、疾病研究)、农学、发酵、药学(药物代谢、药效评估、中草药活性成分研究)、环境、育种。
高分文章方案设计:初级(标准分析+个性化:对某类代谢物、某个通路的深入挖掘);中级(标准分析+个性化+创新:立意新颖、深入挖掘、简单组学联合);高级(多组学联合分析:基因组+转录组+蛋白组/代谢组,多组学数据网络)
代谢组的挑战:没有任何一个分析几乎能够同时分析代谢组中的所有会务,只能通过选择性地提取结合各种分析技术的并行分析来解决;代谢组分析产生海量数据,当前我们缺乏适当的代谢组数据库和数据交换版式,需要完善代谢组学数据库,建立代谢产物数据的标准,并且需要开发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。
(1)对未知物的鉴定,(2)多平台数据整合,(3)研发出克供查询的标准数据库,如GenBank的基因组资源,(4)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数据的结合。
变化-影响-代谢组变化
胁迫反应
代谢组方面PCA分析,可能能使在转录组学等方面未很好区分的样品得到很好的分离
高分文章 组学运用到很少,方案设计特别高,各种实验很多
生长发育、胁迫响应
免疫互作、突变表型
营养成分、活性物质
临床标志物的发掘
疾病研究
发酵风味
食品安全
酿酒工艺
色谱技术--物质分离--分离能力
质谱技术--物质鉴定--定性能力
质谱对混合物的鉴定能力较差
色谱+质谱MS
GC:惰性气体
LC:液体
核磁共振:
无创、样本需求量小
动态范围有限,灵敏度低
液质联用:
灵敏度高、分辨率高,较宽的动态范围
没有通用化合物数据库
气质联用:
数据库较为健全
检测物质范围有限
非靶向代谢组:
通量高、操作简单,没有明确范围
靶向代谢组
定性准、针对性
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告诉你可能发生什么,而代谢组学则告诉你已经发生了什么。
代谢组是生物体表型的基础和直接体现者。
大写组是基因组与表型组的桥梁。
代谢物:分子量小于1000
液质联用仪
气质联用仪
核磁共振仪
分辨率、灵敏度、动态范围